四、发展路径建议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在新阶段新目标引领下,在碳中和进程加速、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下,环保产业正从规模扩张迈向降本增效,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防控+循环经济”的系统布局。国家擘画的到2030年节能环保产业15万亿元的目标,意味着未来六年节能环保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将在7.0%~8.0%之间。新的产业形势下,环保产业将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全面升级。环境产业新的增长点包括:服务工业企业,更新工艺流程和生产设备,提供综合能效服务,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等;尤是在循环利用领域,推动再生资源替代原生资源,释放巨大的减碳潜力;应对新型污染物的监测与处理需求;拓展氢能储运、生物质能发电等新兴应用。
环境产业将通过更综合、更系统的解决方案,适应持续更新的应用场景。面向未来,行业需以技术破壁、模式重构、生态共建为核心,在变局中开新局。未来,产业将围绕减污降碳增汇、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固体废物综合治理、新污染物治理、应对气候变化、数智化环境监测与治理等领域,推进工业、能源、交通、城乡建设、农业、水利等重点领域的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同时产业链条模式重构也是产业发展必由之路,即从工程交付到长效运营全流程全覆盖,包括精细化运行维护、在线监测、智能化改造等。至此,产业需求端由支撑污染防治攻坚战逐步转向支撑美丽中国建设和实现“双碳”目标,产业发展内核由单一环境要素末端治理转向跨领域、多要素、系统协调的综合治理;产业领域拓展到源头防控、清洁生产循环利用、生态修复以及与碳中和相关领域全覆盖。
展望“十五五”,我们研判产业发力方向为:
方向一:盯紧“双碳”,死磕“卡脖子”技术
碳捕集(CCUS):从“边缘技术”到“生存刚需”
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正从“边缘技术”逐步转变为“生存刚需”。上半年经国务院批准,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将钢铁、水泥、铝冶炼三个碳排放大户行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使其减排压力将骤增。据预测,到2030年,CCUS年封存需求将超过1.5亿吨,这为相关技术和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方向二:打赢“污染防治2.0”战役,向精细化要利润
①环境治理:从“工程”到“运营”的盈利转型
在水治理领域,传统的以工程建设为主模式正逐渐向以运营服务为核心的模式转变。智慧水务成为实现这一转型的重要手段,通过推广AI水质监测、管网漏损控制系统等先进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水质变化,及时发现并修复管网漏损问题,将供水损耗降低至8%(目前平均水平为20%),从而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利润。8月26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国发〔2025〕11号),系统部署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的战略方向与实施路径。《意见》要求有序推动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升级。因此在环保行业进入存量时代的大背景下,相关市政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已经成为必选项。此次《意见》给出了明确的指导方向,推进智能化改造升级,也为行业探索和拥抱智能化坚定了信心。
②新污染物:掘金“隐形刚需”
我国新污染物治理刚起步监测能力薄弱:全国PFAS检测实验室不足50家,县级环境监测站普遍缺乏设备。这使得新污染物的监测能力严重不足,难以满足治理工作的需求。以PFAS(全氟化合物)为例,其检测设备市场正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美国EPA标准的升级,更是催生了对替代材料的巨大需求。
技术储备不足:微塑料降解、抗生素耐药基因阻断等技术仍处于实验室阶段,产业化进程滞后。这限制了新污染物治理的深度和广度,需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快技术转化和应用。
法规标准缺失:新污染物排放限值、风险评估方法尚未形成统一标准。这导致在新污染物治理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技术规范,给治理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2023年某沿海城市检出饮用水源PFAS超标,应急处理成本超亿元。这一案例警示我们,新污染物治理刻不容缓,必须尽快补齐短板,建立健全治理体系,以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
方向三:布局循环经济,淘宝“废品”资源化
动力电池回收:千亿级“掘金潮”
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回收行业迎来了千亿级的“掘金潮”。车企、电池厂、回收企业共建联盟,形成闭环生态,是推动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据预测,2030年中国退役电池量将达到300万吨,对应市场规模高达2000亿元。这一庞大的市场规模,吸引着众多企业纷纷布局动力电池回收领域。某知名动力电池回收企业与多家车企和电池生产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构建了完善的回收网络。该企业采用先进的湿法冶金技术,从退役动力电池中高效提取锂、钴、镍等稀有金属,提纯后的金属纯度达到电池级标准,可直接回用于新电池的生产。通过这种循环利用模式,企业不仅实现了经济效益的增长,还减少了对原生矿产资源的依赖,降低了环境污染。
Copyright © 2024 安徽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创新大道2800号创新产业园二期F5栋19楼 联系电话:0551--62828504
备案编号:皖ICP备17014695号-2 联系我们